close

偏見,會阻礙你向著遠大理想和正確目標來前進。
你必須固守自己的信念,但是要隨時放棄自己的偏見。
因為,偏見限制了我們對「改變有效」的回應能力,偏見會限制我們的眼光,讓我們只注意存在的事實;偏見會僵化我們的創意,讓我們看不到真正的問題,限制住資訊的流入。
有偏見的人選擇他們所相信掌握的事實,而不願敞開心胸,接受別人的想法。放下偏見,絕非易事,尤其年紀愈大的人,通常愈難。要如何消除偏見呢?很簡單,打開心胸、接受別的想法和意見即可。
人隨著歲月的增加,不知不覺會在身上添上一些多餘的外衣,例如外表、面子、金錢、地位,就譬如說吧!有人認為過了三十歲,就要有三十歲的樣子、當主管就必須有當主管的樣子,當缺乏創意的想法存在愈多,你越是會動彈不得,尤其是專業知識越豐富的人,越難以超脫固定的窠臼,無法發揮自由的創造力,對於任何新的事物,容易有固定的成見,偏見於焉產生。
事實上,我們從小陷入成千上百的限制中,總是接受或遵行別人的教誨和生活方式,對許多的事情看法產生很多的藉口和理由,例如:我沒有足夠的條件、我受的教育程度不夠、我太年輕了、我太老了、我的才能不夠、我沒足夠資本等等,如果你有以上這些情形,就表示你的思維模式裡充斥著偏見的思想。
有偏見的人,會先喪失好奇與懷疑的能力,有偏見的人會越來越不注意任何異常的現象,也不會問為什麼?雖然每個人總會有聽不進別人意見的時候,但是如果你已經陷入封閉的心靈,以及自以為是的窠臼中,那麼你可能已進入一個危險的狀態中-那就是你的腦袋瓜過於僵化了。
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領導者或成功的人,那麼先測驗你的偏見指數是否過高。要解決問題或者具有領導能力,必須來自不斷的挑戰與學習,若能跳脫過去的彊界,而且不斷的冒險,並將偏見解套,那麼,你就成功了。
很多有能力的人都是敗在「偏見」這件事上,放下偏見,可能讓你看到問題的核心,不要再用你已熟知的方法來看這個世界。
要做一個具有寬廣視野的領導者,而非獨裁者,就必須放棄自己的偏見,如此,才不致於有視野上的盲點。
在佛教的觀念裡,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是不相關的。
所謂「建功立業者,多虛圓之士;憤事失機者,多執拗之人。」意思是說,建立功績、成就事業的人,大抵都是處事圓融、有包容力的人;而事業失敗、錯失良機者,必然是頑固褊狹的人。
「虛圓」就是不囿於既有的價值觀與固定觀念,具有能接受任何事物的能力,這麼一來,不論情勢如何變化,都能靈活應對。
而固執自己狹隘見解的執拗者,就是做不到這一點,思考與行動如果僵化,是不可能安然度過大風大浪的。
偶而,放下既有的思考模式,換個方向看看,也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蔡小馬 的頭像
    蔡小馬

    我就是我!!

    蔡小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